作者:汪治容 (上海水产大学经贸学院) 陈述平 (中国水产学会INFOYU)
中国渔业之所以能发展如此之快,水产品总产量从1978年的465万t到2000年的4278.99万t,除改革开放和确定了正确的渔业发展策略及政策外,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进步对渔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。渔业科技进步对水产品总产值贡献率“七五”期间为42%,“八五”期间为46%。
目前,国内外水产养殖专家们均十分关注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趋势,从发达国家水产养殖业的特点来看,已出现“五化”:即水产养殖机械化,养殖品种良种化,养殖管理自动化,养殖经营专业化,养殖产品服务社会化。
由此可看出,21世纪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是: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将促进渔业进步,以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新型养殖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。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,新品种、新的养殖方式接连出现,导致相关产业崛起和发展,水产养殖将进入崭新的局面和超常发展时期。
通过以上简要分析,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鉴于我国人口多、耕地少、水资源缺乏,因此开发具有占地面积小、用水量少、无污染、不受地域、环境和气候影响等优点的新型养殖模式,以代替传统的粗放型养殖方式势在必行。切实发展设施渔业,将有利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,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在新的世纪里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一、传统养殖模式的缺点
在渔业发展中,传统的养殖模式曾对我国水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起了重大作用。但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环保意识的增强,群众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,绿色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。传统的养殖模式在生产实践中却存在种种弊端,所生产的水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:
1. 基础设施简陋、陈旧、经济基础脆弱
传统养殖企业缺乏现代化、高层次养殖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综合经营规模,导致经济效益低下。企业缺乏技术储备,无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资金,只能维持现状,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。
2. 养殖品种单一化、常规化
2000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为33.8kg,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%。目前各种常规水产品市场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,如1999年春节,我国各大城市的淡水鱼市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塘现象。随着人们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的改变,传统的养殖品种单一化、常规化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。
3. 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
我国人口稠密地区的水域绝大部分都富营养化,例如全国有水质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,就有850条受到污染。海洋方面,自1997年以来,我国海域多次发生规模巨大、毒性极强的赤潮,给我国的海水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。在大中城市的郊区也由于种种原因,养殖水域污染日趋严重。如全国著名的池塘养鱼高产区——无锡河厥口的池塘养鱼业,因为梁溪河严重污染等原因正逐步萎缩。
4. 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十分严重
在淡水养殖方面,据测算,养殖1 t淡水鱼的排污量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便量。以北京密云水库网箱养鲤为例,亩产在20 t以上,似乎经济效益可观。但是其后果却导致水库水质转肥,其中氨态氮增加了7.3倍,活性磷酸盐增加了10.3倍,不得已而禁止网箱养鱼。而且其后的治理费用,超过了网箱养鱼的利润。在海水养殖方面,人类过度开发养殖业已经大大超过了海水的自净能力,对虾病的泛滥就是最典型的事例。
5. 水产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,不少水域生态失衡
水域的过度开发,导致原有的水草资源破坏,原有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,直接危害到水产养殖业的生存与发展。例如,阳澄湖原来水草的覆盖率很高,水质清晰,所产的蟹个大肉美。如今阳澄湖水草稀少,水质浑浊,蟹种早熟,品质退化。
二、切实发展设施渔业的必要性
所谓设施渔业,是指将工程技术、机械设备、监控仪表等现代工业技术用于渔业生产,实现高密度、高产值、高效益的标准化养殖模式。与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相比,设施渔业具有明显的优势。一是设施渔业的机械化、自动化程度较高,能迅速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;二是设施渔业通过循环用水和污水处理,实现高密度养殖和节约水资源,是一种环保型、节水型、高产值的养殖模式;三是由于从事设施渔业的人员大多具有较高的科技、文化素质,因此设施渔业的生产效率高,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较高,对促进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,更是一个养殖大国。如何提升我国水产养殖水平,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加强我国渔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,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设施渔业由于采用了大量的设备及技术,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,既保护了渔业生态环境,又生产出了更多更好的水产品,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必然选择。
三、设施渔业的主要内容
1. 渔业装备现代化
(1) 原因 理论上讲,鱼类等水产经济动物的生长应该比家禽、家畜快,因为鱼类不必消耗大量能量来维持体温,其饲料系数较低,能量转换率高。但上述优点又恰恰是它们的弱点,既鱼类只有在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下,使新陈代谢强度增加,才能发挥其生长快、能量转化率高的优点。保持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,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。温度不同,新陈代谢强度不同,在非适宜性温度条件下,其代谢强度明显下降;当水温到达越冬温度,鱼类代谢下降至最低点,其体重非但不增加,反而因消耗大量能量而落膘,体重有所下降。家畜、家禽恰恰相反,由于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,其代谢恒定,所以全年都在生长。而鱼类在一年中真正在最适体温环境下的时间相当少,这是造成鱼类等经济动物养殖周期过长的原因。
如果鱼类采用工厂化养殖,在品种、饲料不变的情况下,只需要将水温调节到适宜的温度,其养殖周期必将大大降低。因此,设施渔业要发展渔业装备的现代化,重点是建立人工控制小气候的温室,使鱼类能在最适的温度下快速成长。
(2) 渔业装备现代化的目标
1 种质繁育标准化。今后供繁殖的亲本均有种质标准(目前已经颁布5种,其中青、草、鲢、鳙是国家标准,罗非鱼为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),达不到标准不能繁殖,防止种质退化。育种由移核驯化、杂交育种转变为生物技术育种,包括雌核发育、人工诱导多倍体、体细胞育种、转基因育种等。
2 水域环境方面——节水型、防污染。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和废水净化技术已经逐步得到重视。
3 饲料与营养方面——配合饲料与优质适口性饲料。配合饲料在解决了主要养殖鱼类最佳蛋白质要求后,目前的重点是各种鱼类的添加剂。添加剂的重点是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。
优质饲料(全价、高质量、新鲜、适口)比配合饲料更为紧迫,已经成为研究和开发的重点。目前,开发的热点是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单胞藻、轮虫、咸淡水水虱。其中以大型虱、蒙古裸腹虱最有前途。
4病害防治方面——健康养殖。病害防治研究的3个发展阶段:第一,消极被动阶段——药物防治;第二,滥用抗生素导致药害;第三,积极预防阶段——免疫预防,提高机体免疫力,保持机体微生态平衡。平衡就是健康。
5养殖技术——市场需求方向。 根据市场需求,不断调整养殖模式,以提高综合效益。首先,在稳住“当家鱼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,发展名特优品种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:只有发展名特优,才能稳住当家鱼。其次,以50年来水产养殖的科技为基础。不是丢弃传统的水产养殖另起炉灶,而是在传统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上赋以现代化的内容。
2. 用现代化科技改造水产养殖业
(1) 建立标准化、系列化的多功能育苗温室工程和附属设施
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大量的育苗温室,按其类型有塑料大棚型、“黑暗型”、“光明型”、“生态型”等,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。当前,应该对各种类型的温室的各个系统进行分析评估,通过整体选优,提出系列化育苗温室工程的设计方案与工程图纸。
(2) 建立温室自动化监测控硬件设施(控温、控湿、控氧、控氨、控光、控流速等)
温室智能化工程中的技术关键是自动监控系统的传感器质量问题。目前在国产的传感器中,除了温度、pH、溶解氧的传感器质量较好外,多数传感器性能不稳定,质量较差。国外进口的价格十分的昂贵,一套监控氨氮装置的价格需要人民币55万元,即使引进后,也无法推广使用。目前的养殖水平要求全套的监控设施价格不能超过10万元。因此,发展我国的智能化温室,首先应该抓好温度、pH、溶解氧的自动监控技术。关于控氨可以采用“生物包”技术,接种有益微生物(分解者)和水生植物(生产者)以清除有害物质,保持温室的生态平衡。
(3) 建立温室环境自动监控软件包系统,并做到远程控制
目前,关键是须要在温室模拟和生产过程中取得大量的技术参数,以便将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参数调整到最佳的状态,形成智能化温室的软件系统。而要同步取得大量的技术参数,必须依靠信息技术,利用机电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,对温室环境进行“全天候”监测。同时对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,特别是要掌握温度、pH、溶解氧与氨氮、亚硝态氮、硝态氮的相关关系与变化规律,建立数学模型,通过温度、pH、溶解氧的变化来了解并控制氨氮。最后,建立环境监控软件包系统,通过计算机监控技术将温室的环境控制在最佳的状态。
(4) 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设施渔业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
通过对育苗温室主要环境因子的同步测定和记录,了解各类温室环境变化规律、投饵、摄食规律、幼体发育、生长情况等,通过整体测试、综合平衡,建立智能化育苗温室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。
(5) 研究设施渔业病害防治特点和变化规律,发展健康养殖
通过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,调节有机体微生态系统,探索健康的养殖工艺流程。
(6) 一流的养殖设施,需要一流的养殖人才、一流的管理措施和一流的营销手段相配合。否则,往往会导入“设施与效益成反比关系”的怪圈而不能自拔。因此要提高设施渔业企业的管理水平,加强企业的营销能力,是打破怪圈,提高效益的关键。
四、发展设施渔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
目前,我国对设施渔业的研究还刚刚起步,建立有关温室养殖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。因此,设施渔业是高效益、高技术、高投入、高风险的产业。各地应根据其具体条件和自然优势,选准养殖对象、养殖设施和开发基地,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和技术优势。其中产品的市场分析采用的技术路线、生产成本及效益分析、经营风险分析(包括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)等必须作到科学、严谨、客观、公正,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。
1.设施渔业的初期投入较高,因此发展设施渔业的品种及前期的调研工作非常重要,投资一定要慎重。
2.开展市场调查、防止盲目发展。市场是生产活动的起点和终点。产品要有使用价值、有经济效益,首先必须考虑产品是否有市场。近年来的实践表明,特种水产品的市场高峰期很短,因此看准养殖对象后,必须开展规模经营,尽快抢占市场;另一方面,温室育苗设施必须多功能,才能适应市场变化。只有依靠先进的养殖设施、依靠科技进步、依靠规模效益、依靠营销手段,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量。
3.掌握现代化的度量,防止“贪大求洋”和“因陋就简”。目前国外引进的工业化养殖设施在技术上虽然先进,但价格昂贵,因此不能盲目引进国外设备,尤其是成套设备。但是设施如果过于简陋,配套不完整,机械化程度低,测控手段差,养殖环境又无法控制,导致劳动强度较大,养殖密度小、单产低,企业可变成本过高,劳动生产率偏低,生产风险大,效益差。为适应21世纪新技术的挑战,我们既要了解设施渔业的现状和学习国外智能化温室的先进技术,又要根据我国的国情,正确定位,做到物美价廉,先进实用。
4.由科研做后盾,联合攻关,防止“固步自封、独家经营”。发展设施渔业是多学科、综合性的系统工程,养殖对象和技术又有地方性,因此不仅有不少技术需要研究、解决,而且即使是成熟的技术,在当地还需要重新组合,并实现产业化。目前,不少项目是单兵作战,由于缺乏多学科的相互渗透,从而跳不出原来的老框架。为此企业要结合实际,采取灵活多样的科研开发方式。同时,各地渔业主管部门应集中有关环境、饵料、育种、病害、养殖、工程、机电自动化等学科的研究人员,为实现温室育苗工厂化、机械化、信息化、自动化,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化温室,实行科研、教学、生产单位联合攻关。通过多学科的联合渗透,形成新的增长点。
5.设施渔业是新兴事物,而且其技术含量较高,因此设施渔业需要一支高文化、高素质的队伍。因此,必须开发智力资源,依靠科技进步。否则,即使有再好的设施和技术,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。